|
|
|
|
|
|
|
作 品 名:海报 |
作 者: |
规 格:640×1424px |
类 别:设计艺术 |
所属院系: |
创作时间: |
展 览:手工艺·展览 | 「手工进化论」手工艺术学院2018届本科生毕业创作展览 |
简要介绍: |
前言 · 手工进化论
这是一场关于当代手工形态的讨论。
这是一份来自手工艺术学院30位教师、2018届148名毕业生的“当代艺匠”的宣言:手艺即人生、手艺即可持续、手艺即日常。
- 手艺即人生 -
20世纪40年代,在文化启蒙与民族救亡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开拓者李有行、沈福文、庞薰琹、雷圭元等人成立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川美前身),以“美化人生”为校训,主张为人生的艺术,建立了美用一体的工艺美术教学体系。中国人对器物品相完美的追求与希望人生完美的愿望一致,至此“美化人生”的追求印证近80年来川美手工艺践行器物背后的心灵关照。
2016年手工艺术学院成立,提出培养“当代艺匠”,以“现代”工艺美术理念为参照,以传统手工艺继承为基础,聚焦新材料、新工艺的实验与探索,具有大艺术、大工艺视野,开放、多维、动态设计思维方式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回溯人性和艺术本体的起点,重回土地的根脉,用手去触感生活的理想,用理想去塑造美好生活方式。手工不止于认知材料的美感,而是满足作为艺术主体的文化内涵的追求;不止于存放生活的容器,而是盛放心的感知和人的思想。
- 手艺即可持续 -
早期川美工艺研究者于1940年代推行了“中国固有手工艺职业调查与访问”、“中国旧有工艺品之搜集整理与研究”、“手工艺职业指导社”等计划。教学强调以社会的需求为准绳,提倡对民族艺术传统进行归纳与整理。
传统工艺是携带地方性生活智慧的造物文化,但与生物进化论同理:用进废退。时隔八十载,面对西南地区日益消失的传统技艺,手工教育者深耕西南传统工艺,希望助力传统工艺振兴;毕业生们辗转荣昌、荥经、邛崃等老窑口,前往青神、梁平等竹产地,与成渝国家级非遗漆艺传承人,联合羌绣、夏布、蜀绣等织绣设计师,在三导师(专业导师、工艺大师、现代设计师)的带领下一起探讨在地文化的特质,开展创新设计。
在当代手工艺的复杂语境下,在第四次消费革命兴起之时,地域和本土因素日趋强化。毕业生们聚焦源头,针对工艺传承及创新现状进行在地设计:用更当代的语言活化传统,探索现代工艺美术的开放与实验性;重启材料研究,强化与材料对话的喜悦与反思;打破传统材料桎梏,拓展传统技艺应用范围;对传统技艺的功能转译和叠加,进行传统材料重生和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 手艺即日常 -
过去,人的生活是围绕基本物质需求展开的,可以说,物是日常生活的载体,而手艺是日常生活的缔造者。从无到有,人与器物形成最朴实的生活方式。手工,是技但非道也。
今日,以“手工—进化”破题,讨论工艺美术专业在新的社会语境里面,手工的形态和角色问题。如何将传统匠作服务现代生活?如何利用手艺重塑生活、生产、生态?今年的毕业生们用“在地化”、“实验性”和“产品性”来回应正处在应用转型期的专业发展和行业走向。
“器”为生活的一个片段,而手艺是一种智性生活的存在方式,是用更为可行、合理、适度的“手工”实践与经验引发关于手工艺术本质与当代设计的深层思考,是技亦是道也。
以毕业展为契机,重申来自川美艺匠的日常宣言,探究当代手工艺的多维生长:所有今日之美好日常,必将成为未来之文化传统。
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 谢亚平
2018年5月2日 |
|
[ 查看次数:380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