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 览 首 页
学 生 作 品
教 师 作 品
当前位置:网上展览 / 作品浏览
 
开放的六月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 雕塑系2018届本科毕业创作展览2018-06-04

前    言

 

今天,雕塑的改变不可避免并且已经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中国雕塑创作呈现出多样而丰富的变化,并深刻地影响到今天的当代雕塑教育和未来的方向。在经历了对雕塑本体语言的深度追求和探索之后,得益于社会历史环境的改变、国家文化战略的影响、社区公共艺术的兴起以及艺术语言边界的扩展,雕塑已经从代表“雕”和“塑”概念的静止的“名词”,成为一个不断自我生长、自我更新的“动词”。

这是中国雕塑教育必须认识和面对的改变和挑战。 

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今天的具象雕塑创作受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调整以及受众变化的影响,出现了在尺度上“由大变小”,在空间上“由外而内”的变化,写实雕塑作品呈现出与过去不一样的特质,“重新写实”成为新的趋势;其次,随着中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开启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雕塑、艺术装置对于城市文化的再造重塑功能以及对于乡村传统的活化再生作用,被重新认识并激发出来,成为今天雕塑创作的重要方向;另外,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启动以及对“工匠”精神的尊崇,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手工艺创作营造了充分的社会需求,中国历史中绵延悠长、积淀深厚的“器物雕刻”传统,有机会以当代创造的视角重新进入雕塑创作领域;引人关注的还有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的改变,在互联网、新媒体、交互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雕塑创作结合多种技术手段,以强烈的实验精神呈现出丰富的跨媒介创作样式。 

正是对于这些改变的回应,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建立了四个方向的工作室:跨媒介雕塑工作室、具像雕塑工作室、景观雕塑工作室和器物雕塑工作室。确立了两年基础部学习和三年工作室学习的学制。基本思路就是从雕塑出发,以空间、时间、身体、形体为核心和内在逻辑,去整合各种艺术的边界和可能,以“雕塑+”的方式去完成当代雕塑教育的重新升级。“具象雕塑”方向强调雕塑的场景性表现和肖像创作,针对“再塑历史、重塑生活”的目标,着重于研究写实雕塑对象和内容的转变和手段的深化;“跨媒介雕塑”方向强调“雕塑+实验艺术+现代科技”,是今天当代艺术融合网络科技和多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着重于材料与观念、跨界与参与,媒体与技术;“景观雕塑”强调雕塑与公共艺术、景观艺术的深度融合,探讨“雕塑化的景观”和“景观化的雕塑”的实践图景。“器物雕塑”通过“雕塑+传统工艺+现代设计”,试图建立对中国器物雕刻传统进行再造和创造更新的路径。

今天,同学们丰富多样并充满创造力的作品,就是川美雕塑最年轻的宣言:

走传承创新路,做“当代雕塑+”!

                                                         焦兴涛

《集异记杂货铺》
《集异记杂货铺》
《缝纫机交响曲》
《缝纫机交响曲》
《山海》
《山海》
《蒙娜丽莎——微笑的量身定制》
《树梢上的梦》
《树梢上的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末页 共7页 第2页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108号 邮编:400053
Copyright © 2024  四川美术学院